这里钟灵毓秀——
长江蜿蜒而过,大别山巍峨灵秀,山河壮美,令人震撼。
这里人杰地灵——
革命家包惠僧、林育英、林育南,地质学家李四光,经济学家王亚南,文学家秦兆阳、刘醒龙等均诞生于此。
这里有“英雄的土地,伟大的人民”,传承着红色基因。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贫困处境。“有山缺地、有江缺水、有物缺钱、有人缺才”是团风县曾经的真实写照。设立于1996年的团风县,受制于多种因素,经济发展落后,是湖北省2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在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时,贫困村有72个,贫困人口为70648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1.68%,全县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后,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的大别山片区3省36个县的区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团风县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书写了新的时代华章。
由传统产业转向支柱产业
2012年,对团风县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各司局赴大别山片区贫困县蹲点调研。“这是团风县发展的转折点。”团风县副县长陈建说起来依然感慨万千。
“深一脚浅一脚”是调研组对团风县的最初印象,“县城小,路况也不好,有发展建筑业的基础却没有形成优势。但是民众想要脱贫的信心特别足。”建筑市场监管司的同志在团风县一待就是一个月,实地进行勘察调研。2013年1月28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筑市场监管司明晰建筑业扶贫的思路,印发了《大别山片区建筑业扶贫三年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3家单位对团风县开展建筑业发展帮扶工作。
中国建筑业协会从帮助发展建筑劳务输出、提高建筑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入手,开展建筑劳务管理培训、经验交流和建筑劳务合作对口洽谈,推进了诸多实质性合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通过组织交流推介、开展调研座谈、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进行对口帮扶,协助推荐钢结构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到团风落户,为团风钢结构高端产业提供支撑。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委托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团风县发展,签订劳务输出战略协议,搭建团风县就业平台,对团风劳务企业壮大及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为了解决团风“有区位无优势”的尴尬处境,建筑市场监管司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厅单位加大对团风县的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指导立项,兴建罗霍洲大桥,开发罗霍洲港口,将罗霍洲港区开发纳入武汉新港总体规划。团风县蝶变成为一座正在崛起的临港新城,成为大别山片区大宗物资对外运输的便捷通道。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大别山片区开展扶贫工作前,团风县仅有山河建设集团一家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建筑业企业结构极不合理。如今,团风县已有9家一级总承包企业,7家企业晋升为钢结构一级资质,并先后荣获“楚天建筑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2012年,团风县建筑业总产值仅为149.07亿元,上交税收0.81亿元。2018年全县建筑业实现产值481亿元,相比扶贫前产值净增长332亿元;建筑业全年贡献税收2.9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38.6%。此外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还带动了2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上千个品种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盘活了团风县的城乡建设。建筑业成为拉动团风县县域经济的强大“引擎”,是团风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由支柱产业转向特色产业
走进团风县经济开发区,参观者无不为那里钢构产业的宏大气势所震撼:20多家钢构企业一家挨着一家,单体厂房几万平方米、十几万平方米甚至几十万平方米,一眼望不到边。
“团风县是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我们建筑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经走在了湖北省的前列。”团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志斌指着连绵的厂房分享道,话语里满是自豪。
2015年,团风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制订了人才工程、培优工程、环境工程、回归工程“四大工程”的实施方案。2017年,出台《团风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团风县招商引资八项政策清单》,建筑业逐渐从支柱产业转为特色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团风县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建筑市场监管司的鼎力扶持。为帮助团风县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破解“大而不强”的发展瓶颈,建筑市场监管司组织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派出专家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从业能力。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组织钢结构行业专家、钢结构业内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教学和“一对一”帮扶,使得建筑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得到改善,自身素质明显提高。
为了建立造血机制、变“输血”为“造血”,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要求,团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部门帮助团风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与湖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对接,在团风县成立分院,并设立装配式建筑技能培训基地,面对全省贫困县招生,有效解决建筑业从业人员再深造问题,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系统有效的培训,极大提高建筑工人的劳动价值。
如今,建筑产业化在团风县发展得风生水起,团风县已成为“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有钢结构及配套企业近60家,年产值100亿元,钢结构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团风县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建筑工业化试点示范县”称号。
产业反哺 脱贫致富
家住团风县淋山河镇赵家寨二组的曹光明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日子过得平淡安逸。然而,2013年,因为妻子得了重病,这个普通的农户之家瞬间陷入了困境。等妻子病好了,家里也因给妻子治病花空了积蓄而致贫。
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将曹光明安排进山河集团项目工地工作。他从小工做起,一步步成为了泥瓦匠。此外,山河集团还帮助他的妻子免费参加培训,学习开吊车。如今,曹光明夫妻俩都在工地上工作,夫妻俩一天的工资加起来超过400元,已经成功脱贫。谈及政府的帮助,这个朴实的汉子只是反复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曹光明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建筑业的发展壮大为团风县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拓展了途径,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据初步统计,2018年团风县建筑业从业人员达7.0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全县建筑业劳务收入超过36亿元,若每个家庭平均人口按4个人计算,有17520个家庭脱贫致富,仅淋山河镇就有1.3万人常年从事建筑业或相关行业,一年劳务收入达7亿元以上。
此外,一大批先富起来的建筑业企业家和从业人员,从过去捐资兴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到现在投资改善卫生院、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全县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山河集团等建筑业企业为贫困学生设立爱心助学基金,每年捐赠500万元以上资助贫困大学生,在2016年的洪涝赈灾中,建筑业企业捐赠物资、捐款共计1013.7万元。
砥砺而奋进,厚积而薄发。2019年4月29日,团风县成功摘下“贫困帽”,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今,团风县正面临大开放、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时期,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加速,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提升。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相信,朝气蓬勃的团风县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创造新辉煌。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12.31 冯路佳 任旭
|